新加坡国立大学Lee Hian Kee教授和江苏科技大学唐盛教授到兰州化物所进行学术交流

710日,新加坡国立大学Lee Hian Kee教授和江苏科技大学唐盛教授应邀访问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并分别作了题为“Solvent Minimization in Extraction and Automation”和“核酸的微萃取及分离分析”的学术报告。

Lee教授系统阐述了绿色分析化学原则在溶剂萃取技术中的实践应用。传统液液萃取存在溶剂消耗大、污染严重等问题,而微型化液液萃取技术通过减少溶剂用量(最高达百万倍级)、结合自动化设备(如商业化自动进样器),显著提升了分析效率与环境友好性。报告主要展示了Lee教授团队在全自动在线水采样-微萃取-GC/MS系统的应用实例、3D打印辅助溶剂微滴稳定技术和全蒸发动态顶空萃取等方面的最新成果。Lee教授指出,尽管直接分析技术是理想目标,但当前仍需优化样品处理流程,推动绿色化学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实现环境友好、高效的分析化学研究。

Lee Hian Kee教授作报告

唐盛教授研究方向主要聚焦核酸分子在疾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基于液相微萃取与色谱分离技术的融合可有效解决传统核酸提取灵敏度低、易受基质干扰等问题。报告主要分享了其团队开发的磁分散液液微萃取结合AIE荧光探针技术,通过信号放大与空间限域效应,实现了肺癌患者血清中miRNA-122miRNA-155等标志物的超灵敏检测,可为癌症分期提供新的检测手段。还分享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人造细胞递送系统,利用碳纳米管通道促进细胞融合与探针传递,最终实现活细胞内miRNA的高效捕获与信号转化,为体内实时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唐盛教授作学术报告

本次学术交流旨在拓宽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进一步提升与会人员学术水平。

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